中新网联合国12月1日电 (记者 王帆)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总结会,邀请马耳他、莫桑比克常驻代表共同向联合国会员国吹风,介绍安理会当月工作。10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
张军表示,担任轮值主席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方本着负责任、建设性态度,同安理会成员和广大会员国一道,致力于聚焦重点问题,增进团结合作,保持公正开放,积极进取有为,尽一切努力履职尽责,推动安理会发挥应有作用。本月安理会举行30多场会议,通过了7份决议。在当前形势下,这些成果来之不易。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总结会,邀请马耳他、莫桑比克常驻代表共同向联合国会员国吹风,介绍安理会当月工作。 中新社记者 王帆 摄

张军表示,巴以冲突是安理会本月最紧迫的议程。在巴以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良知一边,积极推动安理会采取负责任、有意义的行动。中方同安理会成员一道努力,推动通过了第2712号决议。这是2016年底以来安理会首次就巴以问题通过决议,是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通过的第一份安理会决议。11月29日,王毅外长主持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全面阐述中国立场主张,推动各方朝着重建和平的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张军表示,当前,全球发展赤字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叠加、相互催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安理会工作需要治标与治本并举,探索冲突根源问题的解决之道。根据中方倡议,安理会于11月20日举行了主题为“共同发展促进持久和平”的公开辩论会。这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各方对发展促和平的认识,达成很多共识。
张军表示,面对各种安全挑战,国际社会要求安理会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权威和效率的声音不断增多。中方利用担任轮值主席契机,在改进安理会工作方法上做了积极探索。安理会下阶段仍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和诸多棘手问题。中方将继续同安理会成员和全体会员国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构建共同安全、持久和平的世界作出不懈努力。
马耳他、莫桑比克、巴勒斯坦、斯里兰卡、摩洛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叙利亚等多国代表纷纷祝贺中国主席月取得圆满成功,对中国在应对巴以局势等问题上展现出的公正立场和建设性作用表示钦佩,对中国秉持包容、透明、务实、高效的工作方法表示赞赏,高度肯定中国为加强安理会工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完)

中新社云南普洱12月2日电 题:云南普洱景迈山返乡大学生:守护“家里的”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黄兴鸿 刘玥晴
“村民们都不给茶树打药,要一起维护生态环境,把景迈山的自然资源一代代传下去。”12月初,景迈山景迈村傣族村民岩共往告诉中新社记者。
岩共往家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公元10世纪起,布朗族和傣族先民先后迁徙至该山定居,种植茶树,并形成保存较为完整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出生于2000年的岩共往,自小喜欢普洱茶,15岁便已熟练掌握加工工艺。他介绍,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杀青、揉捻非常考验工艺师的水平,火候和力度需掌握得当。在这方面,他说自己算是佼佼者。
岩共往家的茶园面积近100亩,年产干毛茶约2.5吨。过去,父辈管理家中茶叶生意时,主要为茶商提供原料。“但我想进行深加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他考入云南工商学院,学习相关知识,空闲时还经常到各地茶叶市场“取经”。
2021年毕业返乡后,岩共往注册了2个商标,开始精心打理自己的品牌。他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茶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帮助村民一起卖茶叶,共同增收,守护好景迈山这块“金字招牌”。
如今,村里10多个年轻人和岩共往一样,走出大山、学有所成后,回到老家经营茶叶生意。
12月1日,景迈山景迈村傣族村民岩共往(右二)向客人推荐自家茶叶。中新社记者 黄兴鸿 摄
岩共往注意到,来村中游玩的旅客大多对民族服饰感兴趣,待天气转暖后,他打算穿上傣族传统服饰,期待吸引更多买家。
“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景迈山长大的人都对家乡茶叶感情很深。”岩共往的布朗族女友明年就大学毕业。“等她回来,我们会开拓直播带货,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量。”他说。
12月1日,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村民桑达为记者介绍村中茶树。中新社记者 黄兴鸿 摄

景迈山芒景村的布朗族村民桑达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昆明、深圳上班,因看好景迈山发展前景,2017年选择回家创业。
“感谢长辈们对景迈山的呵护,留下了普洱茶这样宝贵的资源。作为景迈山的子民,我们会继续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桑达坦言,近60亩茶园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自家建的民宿也有望在今年底开业。
岩共往和桑达都表示,近年来,随着景迈山茶叶声名远扬,茶农的生活得到改善,当地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潮流”。他们欢迎更多游客前来,品地道的普洱茶,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完)